新竹市環境保護局(下稱環保局)應用物聯網技術監測空氣品質情形,經審計部臺灣省新竹市審計室查核發現,布建之空氣品質感測器尚無即時影像辨識空氣污染功能,未能透過影像即時辨別污染發生情形,經函請研謀改善,已建置人工智慧(AI)影像判煙系統,透過影像判讀煙霧污染發生情形,主動即時通報稽查,強化智慧治理空氣污染。
審計室指出,環保局為有效掌握轄區空氣污染熱區及執行E化稽查,共設置300個空氣品質感測器,監測大氣環境中懸浮微粒及細懸浮微粒濃度等,透過高頻率(每1分鐘更新1次)之監測數據與感測器告警通報機制,據以派員前往稽查,及篩選可疑污染源對象。
然而,審計室於112年2月查核發現,111年度新竹市受理空氣污染陳情案件合計有1千餘件,監測及辨識污染源作業耗費人力與時間,該局雖布建空氣品質感測器監控固定污染源,惟無即時影像辨識功能,未能透過影像即時辨識污染發生情形,有待整合應用AI及雲端監控等新興科技,強化推動科技監測,審計室遂於112年4月函請研謀改善。
審計室表示,經追蹤改善情形,112年6至9月間環保局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協同合作,於新竹科學園區及香山工業區等周邊建置AI影像判煙系統及網路型監控攝影機,即時智慧監測及掌握固定污染源異常排煙影像,並結合82臺空氣品質感測器同步監控懸浮微粒等數據,自動警示即時通報稽查,提升科技執行之有效性及時效性。據統計截至113年5月底止,已透過該系統輔助辨識空氣污染案件,並據以稽(巡)查35次,節省監控人力,及提升稽查效能,強化智慧治理空氣污染。
發布單位:
新竹市審計室(發布日期:2024-08-29)
被審核機關:
新竹市環境保護局
施政主題細項:
環境保護